百兆小编

手机: 136****5186 显示号码

会全球会展小编,展会在哪里,小编在哪里会展平台 h5会展 会展商城 互联网会展 虚拟 展览 论坛 峰会 会展营销 展览会 博览会 展览搭建 展览服务商 展览供应商平台 电子邀请函 全球会展小编!
百兆小编的日志
百兆小编 19.08.20 16:54

        确凿无疑的,是叔父策划了杀局,恋人之兄下的杀手,而昏愦的母后没有阻拦。但, 在那个杀意弥漫的丹麦宫廷,公平的说, 也可以算他们是自卫。哈姆雷特从第一幕就领了猎人的设定,但到最后却成了猎物。

        没有什么障碍横亘在佩剑的王储和他的叔父之间, 为何他一步步走入死地?

        我们看见王子想复仇,却一直无法动手, 他无法证明叔父的有罪。叔父篡位,叔父淫母,但都不够。鬼魂父王的控诉也不足为凭。直到最后,他只是落实叔父是凶手这个罪名——母后被毒死,他终于可以开杀戒了——而父王的冤屈终究无法声张。他要做的是复仇者,而不是凶手。为了这细微的名份之差,哈姆雷特付出了极大的代价,他年轻的生命,以及丹麦人梦想的明君治世。

劳伦斯.奥利佛版<哈姆雷特>,知名度最高

        为什么哈姆雷特不立即行动?有一派佛洛伊德式的论点是哈姆雷特恋母,如果对叔父的仇恨是不是来自正义,而是源自被霸占的母后的肉体,那么,父王的灵魂也不过是心魔作祟。所以,他的犹豫不决其实是对自己邪念的警醒。另一派马克思主义阶级论点是哈姆雷特认识到自身作为个体,复仇的动机是非常自私的,等到横渡英吉利海峡并且目睹挪威王子的果断之后,才从思想上完成化个人私怨到阶级革命的转变,获得了为国为民诛灭暴君的心理外挂。还有一派历史索隐派的观点,考证出莎士比亚剧团的赞助人,疑为同性恋人的南安普顿伯爵,与叛乱的埃塞克斯伯爵交谊非浅,而哈姆雷特的迟疑拖延,正符合埃塞克斯的性格影射。

        然而这些分析都无视,或者说回避了文本中很明确的一点,就是哈姆雷特从来不是正义的小伙伴。他杀饶舌大臣毫不手软,错杀之后也毫无内疚;他送两个无辜的老同学上西天,眉头也不皱一下。他所寻求的正义不是普适的,而是私人的。他并非拘泥于道德,也不缺杀伐决断,唯一能够束缚哈姆雷特手脚,只有他最擅长的武器:语言。

理查.伯顿版<哈姆雷特>,最有魅力的哈酱,演技与颜值巅峰

 《裘力斯凯撒》的情节同为受埃塞克斯事件的影响,但相比德行高洁、慨然大义的布鲁图斯,哈姆雷特的形象更像是反面教材,刀剑未动,概念先行,他整天在做选择题 :生存,还是毁灭?这一个国王是贤明,那一个国王是卑劣的,你选哪个?美貌是不能与贞洁并列的。水性杨花啊,你的名字叫做女人。在所有的莎剧中,《哈姆雷特》是词汇量最多的,他快要和奥菲利亚一样,淹死在自己的口水中了。然而,父王贤明英勇却是战祸肇始,叔父十恶不赦但深爱母后,母后贪慕虚荣但深爱自己,挪威王子没脑子但言出必践。于是他短路了,只能装疯来回避矛盾。哈姆雷特在装疯的时候,把语言艺术发挥到极致——嘴里吐出的每一个字都有巧妙的双关,他在伪装的荒谬找到了人间的真实。

        如果不能用语言的钉子把叔父钉死在十字架上,哈姆雷特就无法动手,他过不了自己那一关。俗话说一切战争都是内战。这位喋喋不休的王子一人顶几人,简直就像一个扯皮的参谋部,在敌军的炮火下引经据典的大辩论,只差《银河英雄传说》中的莱因哈特跳出来大喝一声:“住嘴,战术是打完仗才能总结的!”

        这一切都离不开莎士比亚对现实的理解和思考。学者哈德菲尔德认为,在伊丽莎白统治末期的英国,时代的最高成就不是莎翁的戏剧,而是此时涌现出来的对共和主义以及非君主制权威(non-monarchical forms of authority)的强烈兴趣。作为一位深入思考过共和制度兴起与衰亡, 并留下诸多传世之作的作家,莎士比亚经历过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末期社会运动,体验到一干运动主事人的犹疑不决,为区区名份大动干戈,并加诸于笔下的主人公身上。

本尼迪克特·康伯巴奇版《哈姆雷特》,马脸……你不破个案吗?

        那些堪称“帝国之花”的贵族领袖们(埃塞克斯伯爵死时不过34岁),也许是莎士比亚的赞助商,是他的文友,是他体验生活观察的对象,对莎士比亚,也许就像哈姆雷特指导戏班子那样,畅谈过乌托邦的理想以及艺术的价值。甚至,就像《哈姆雷特》中戏中戏的情节,反叛的年轻贵族们请环球剧院上演有弑君情节的《理查二世》,来为计划中针对伊丽莎白女王的谋逆行动张目。一切都被记录下来,他们以凡人的薄弱理性来承担时代重轭,在高大上的概念中兜兜转转,越来越被动,让观众几百年来为他们扼腕叹息。

        对此,莎士比亚没有止步于观察,他把解药也写进了剧本。三条为父复仇的命运线,雷欧提斯空有热血不辨真伪被人利用,哈姆雷特思辨过度优柔寡断处处制肘,而挪威王子,一开始被诟病为匹夫之勇,任性妄为,却成了钦定的最终赢家。这里莎翁的褒贬是非常明确的了,用《进击的巨人》的语气念出来是这样的:

        看看挪威王子, 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, 就算无意义,就算不值得,一个凡人,除了迈出信仰一跃,还能有别的选择吗?你并不是神!如果需要变魔鬼那就化身恶魔,如果需要毁灭那就直面毁灭。像孩子一样听从心灵的召唤, 抛弃书本, 抛弃理论, 战斗,去战斗吧!

藤原龙也版《哈姆雷特》,恋母情结充分体现。

        当然,如果这么说话那就串场到隔壁棚的《亨利五世》了。然而,《哈姆雷特》成文的时代是所谓的“共和时刻”(republican moment),在伊丽莎白一世带领下,大英帝国展露世界霸主雄风,同时危机渐生,共和思潮刚刚对君权至上提出挑战,离制约君权的光荣革命还有百年之遥。哈姆雷特适逢此时,他不是一个人,他是架空的时代背景中抗争者的群像,他们陷于自我否定,被世俗所不容,最终被抹杀。

        莎士比亚用 历史上最为优美华丽的语言来论证了语言的无能。
 

注:

埃塞克斯反叛事件:埃塞克斯伯爵年少时即为伊莉莎白一世的宠臣,当时女王五十三岁,埃塞克斯十九岁。1591~1592年指挥在法国的英格兰军队,协助亨利四世对天主教徒作战。1596年他率领军队洗劫西班牙加的斯港(Cádiz)。1599年任英王驻爱尔兰代表,被爱尔兰叛乱分子打败,1600年6月被伊莉莎白撤销了一切职务。1601年2月伯爵率领党羽进入伦敦城,指望引起叛乱,但很快即被捕,不久被以叛国罪斩首,时年34岁。

发表回复

已复制评论,请点击发布评论。是否保存到个人日志?